林然然提着東西上車去,走錯了車廂,便一節節數着找回去。隻見那些少女趴在窗戶上嬉笑,指點着一個方向。那位置上坐着方才的鳳眼青年。他打開報紙低頭看,臉色依然清冷,對窗外嬌聲笑語全然不為所動。林然然好奇地順着少女們的方向看去。恰在這時,乘務員推着車子過來了:”讓一讓,腳收一收啊。“林然然側身躲開,過道狹窄,大家夥紛紛避讓,乘務員好不容易才突破重圍離開。等林然然轉頭去看時,那座位已經空了,隻留下一份報紙。像是那人不堪其擾,躲開了。林然然回到自己的卧鋪上。她先把龍須糖收進空間,打開包茶幹磨牙。這回她可吃出滋味了。茶幹口感雖然硬,卻越嚼越香,豆香和醬香混合在一起,滋味綿長,最适合佐茶下酒,就是費牙口。林然然吃了小半包茶幹,直嚼得腮幫子疼,吃過晚上那頓木須肉配白米飯,倒頭又睡了。火車轟隆隆鳴叫着,終于抵達上海。1972年冬天的清晨,林然然站在上海的街頭,放眼看去,整座城市都隐藏在霧中,西式建築的尖頂時隐時現,令人恍然如夢。一大早,這座城市就已經出現了熱鬧的聲音。公交車,自行車鈴聲,走在上班路上的人,小轎車也來往如梭。挎着籃子上街買菜的女人們,都打扮得精緻。頭發用火鉗燙過了,嘴唇抿了口紅,普通的罩衫外套在上海女人身上掐出了腰線,沒有高跟鞋也走得搖曳生姿。耳邊聽見的都是吳侬軟語,連自行車相撞争吵起來,也是客客氣氣的尖酸。來到這個時代後,這是林然然笑笑,拿出一疊全國糧票來。她常年出差在外,全國糧票是必備的。除了生煎包貴一點,其餘的早點都很實惠:鹹大餅三分,甜大餅四分,油酥大餅,老虎腳爪和油條四分,收半兩糧票。淡豆漿三分,甜豆漿四分。林然然要了一份小籠包,一份甜豆漿,出于好奇點了一個老虎腳爪。那大媽神色奇怪地看了她好幾眼,拿着錢和糧票走了。等東西送上來,林然然才發覺自己好像點得太多了。周圍的本地居民大多是一塊大餅,一碗豆漿就算完,自己一個姑娘卻點了三份,怪不得招人側目。小籠包和豆漿口感都一般,那老虎腳爪原來隻是甜烘糕,形狀類似老虎腳爪而已。林然然吃了老虎腳爪和兩個小籠包,喝了一碗甜豆漿,渾身力氣充盈,終于要展開上海之行。林然然把打包的小籠包送給一個本地大媽,立刻得到了一份十分詳盡的地圖指南。“凱司令?現在改名叫凱歌食品廠了呀,侬個外地人不好找的。你沿着這條路往下走,拐個彎就是老大昌了呀,那個近的。”百樂門,凱司令,國際飯店,老大昌……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代表着上海過去的紙醉金迷,一代輝煌。如今浮華褪去,這些店卻依然保留了下來。許多”老克勤”在周末時仍然會打扮得體體面面,去買一塊慣奶油憶當年。凱司令是林然然最向往的地方,張愛玲的裡,王佳芝就是坐在凱司令的玻璃窗邊等老易,凱司令的栗子奶油蛋糕更是令林然然神往已久。沒有凱司令,老大昌也好。林然然沿着七十年代的老上海街道往前走去,拐了個彎,就看見了老大昌的門臉。這家店或許曾經輝煌過,此刻門臉一洗鉛華,變得十分具有社會主義的樸素情懷。幹淨的玻璃櫥窗裡擺着點心,牆上寫着點心名字:“西番尼,掼奶油,哈鬥,拿破侖,加拿休,奶油蛋糕”,還有一些常見的點心名字。林然然第一次覺得自己孤陋寡聞,扒着櫃台問道:“請問西番尼是什麼?”“沒有!問也白問。”戴着口罩的櫃員道。林然然道:“那有什麼?”“自己看!”櫃員繼續道。這時,一個上海大媽走過來,用本地話指着櫃台裡的點心說了幾句話,那櫃員拿出紙袋利索地包起來,收錢,态度挺好。感情是看不起外地人呢。林然然氣笑了,指着櫃台裡一個長圓形的點心道:“我要這個。”“哈鬥?”櫃員上下打量林然然,用強調的語氣道,“七塊五!”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天使在哪裡 那一年 王子的仙人掌 他懷裡春光明媚+番外 天縱浪行之槍問 狐孽 回到1973做暖男 溫醫生明明動了心 俏不争春 她的錦鯉先生+番外 聖誕老人笑一個 草莓戀愛日記 佛系小蚌珠 支支吾吾喜歡你+番外 警察抓小偷 小白大戰酷斯拉 帶鍋進組追愛豆[娛樂圈] 草莓觀察日記 釣系團厭将軍努力變身遊戲人氣王 肆意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