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當時的禅讓制,伯益繼位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可當時,啟繼承了禹的位置,遂在鈞台(今河南禹縣南)大會各地部落聯盟首領。
可是啟的繼位是受人質疑的。有一個名為有扈氏的部族,就因啟破壞了禅讓制的傳統。而拒絕出席鈞台之會。
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敢自作主張繼承禹的位置,自然料到會遭到反對。(隻不過可能沒想到是這個小癟三)
所以對于這一點,他毫不遲疑地亮出了他的兵器,“啟伐之,大戰于甘”(《史記.夏本紀》)。
戰争的結果自然是有扈氏大敗,其族衆從此淪為牧奴。
夏啟借這場戰争向天下人表明:天下歸啟,禅讓制已經成為曆史!
這種行徑傳到了伯益的耳裡,就意味着就繼位問題,啟向伯益遞交了挑戰書。
因此,夏啟集結了軍隊往東夷之地進發,以應戰伯益。
關于戰争的經過,因夏朝曆史過于久遠而沒有記載,但其結果卻是明确的。
那就是夏啟與伯益率領的東夷部落聯盟的戰争,終以伯益的失敗告終。(伯益:褲衩子都輸沒了!)
伯益在這場戰争中失敗了,不光是失敗,他自己還被人殺了。其他的族人将他埋葬于天台山上。
這次夷夏之争的規模非常大,所造成的損失也異常慘烈。
東夷地區在此前延續了幾千年的文明,在夏部族的大肆摧毀下幾近滅亡。
1934年,考古學家于山東日照市境内挖掘出的堯王城遺址,便是當時巨大破壞的證據。
不管東夷部族敗得如何,赢人仍在火中重生,如其圖騰的鳳鳥,以涅槃的氣勢席卷而來。他終有一天在古代中國的另一頭:西方翺翔而起,并在中國大地上,響起震撼的鳴聲。
不過話雖如此,曆史從來不能“抛開事實不談”。
伯益在華夏部落領導權的争奪上輸給了夏啟,也丢掉了性命,整個東夷部落的文明也因此被夏啟的王師燒毀殆盡。
現代的考古表明,伯益此次的失利使日照地區陷入了一個長時間的荒涼局面,而這種衰敗的局面直到幾百年後的夏朝末期才有所起色。
嬴姓族人将伯益的屍體安葬在天台山後,望着嗆鼻的黑煙如帷幕一般輕輕飄起,滿天沖撞的灰屑在偌大的空間裡尋找着躺卧的栖息地。
整個大地除了黑色的帷幕和那偶爾翻白的飄舞着的灰燼,隻剩夏人勝利後的嚣張音浪,還有那赢人大痛過後的無力抽泣。
不過夏人沒有想到,嬴人是沒有眼淚的!
這種根植于人類基因的生存動力使得赢人在華夏大地上努力地另辟生存之地。
或許在另尋住所的時候,嬴姓部族之間存在着相左的意見。
這種民族遷移的曆程本就無法追根溯源,後人隻能在現有的遺留文獻和後世考古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迹。
從中可以得知,在嬴姓部族失利後,其中一支仍然留在了現山東地區,而另一支則渡過淮河往南發展,還有一支則選擇西行。
而這支西行的嬴姓族人就形成了後來的秦人,在曆史的舞台上越發活躍。
《史記》裡就這事也有說起,說伯益其“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夷狄也就是古代中國西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後來秦人在西北建立政權時仍不忘故土,凡有墓葬,頭均朝向東方,另者,對故土的認可或許也成了後來秦皇東巡的動因之一。
從山東日照地區遷移到西北地區,大概算起來從今天山東省到甘肅省,這之間的路程大概一千五百公裡,這豈是幾十匹馬、幾十匹騾子所能承受的?
我們已經無法重現當時遷移的場景,但從遷移的裡程,加之當時的環境來看,秦人這次西遷一定經曆了不少艱難險阻。
當然,這種長距離的遷移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秦秦人在這次遷移中難免停停走走,經曆幾世幾代。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讓你當召喚師,你創造泰坦軍團 琅琊榜前傳之籌謀十二年 命格師 山海玄武錄 魂穿大明,我從西南打到東北 我爆料你吃瓜,大家一起笑哈哈! 先婚後愛,你是我的小确幸 玄幻:太始天元圖 林軒逆劍狂神 魔火傳 天滅真元 玄武裂天 我嶽父是朱元璋 星起:洪荒行者 快穿之從安陵容開始不做炮灰 師娘,請原諒弟子不孝 旅行從攝影開始 遊戲降臨現實,我反手氪金二十億 一夢四百年 一刀斬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