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音樂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五聲調式,也就是傳統的五音“宮、商、角、徵、羽”。生活裡常說的“五音不全”,指的就是這五個音。
包括“1、2、3、5、6”這五個主音,“4”和“7”這兩個半音則被稱為“偏音”,被稱為“清角”和“變宮”,有是有,但并不常用。
五聲調式的樂理知識不是人人都懂,但這些旋律已經進了每個華人的記憶深處,隻要一聽到,就會有種dna動了的熟悉感。
比如《茉莉花》、《彩雲追月》這些民歌,《漁舟唱晚》、《花好月圓》這些中國樂曲,這些旋律不少都是從小聽到大。
還有流行音樂裡,許嵩和周傑倫的許多中國風作品,因為五聲調式的存在,風格都很突出。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李叔同填詞的《送别》,它原本是一首英文歌。
但是因為前幾句類似于五聲調式,由李叔同重新填詞之後,為這首歌賦予了生命力,在華夏大受歡迎,經久不衰。
隻要是華夏人,就會唱兩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很多人一聽這首歌,就覺得是濃濃的中國風,知道它原本改編自一首英文歌後都難以置信,跑去聽原版怎麼聽怎麼别扭。
正是因為五聲調式的色彩風格太過于突出,流行音樂很少會使用。
包括現在的很多大火的古風神曲,也和中國風關系不大。
還是流行音樂的創作套路,隻是伴奏加點民樂,再堆砌辭藻填一些似是而非的詞,換湯不換藥罷了。
但是《龍文》這首歌不同,前奏一出,即使沒有古筝、二胡、竹笛之類的民族樂器,聽衆也紛紛直呼“dna動了”、“有那味了”。
就是因為旋律裡的五聲調式已經足夠古色古香。
伴随着前奏的旋律,鏡頭向近處推移,首先映入眼簾的并不是林夏和方嘉樂。
而是一位青衣女子,端坐在案前,一盞茶碗,妙筆生花地點出花鳥蟲魚、山水人物,仿佛是以茶湯為紙,清水為墨,寫意地繪出丹青。
【不明覺厲,有沒有大佬科普一下這是在幹嘛?】
似乎是預料到觀衆會有這樣的疑問,屏幕上也用字幕交代了這位老師的身份——宋代點茶非遺傳承人。
【點茶是什麼?就是在茶湯上畫畫嗎?有點像咖啡拉花啊。】
【搞清楚誰先誰後,誰像誰好吧。自己的東西都不知道,現在抹茶和茶道都變成j國的标簽了。】
【以前在j國看到别人表演過,當時覺得賞心悅目,沒想到我們也有這種傳統。】
【這個我有話說!以前上大學還選修過茶藝,這玩意巨費勁,手快抽筋了才起沫,當時真想上個打蛋器,好不容易起沫,十分鐘就散了,還得抓緊時間畫,不過優雅倒是真優雅。】
賞心悅目的點茶之後,随着鏡頭逐漸向後推移,雲海之間,身着青綠衣裙的伴舞如同若隐若現的青山,美得如詩如畫。
這裡的構圖和配色,讓紀知音想到了宋代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是華夏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堪稱國寶。
整幅畫用昂貴的寶石研磨作為顔料,曆經千年鮮豔如初,因為太過珍貴,建國後真品僅展出三次。
耐人尋味的是,王希孟作此畫時年僅十八歲,正是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候。
而寫這首歌,想要開宗立派,在樂壇掀起風浪的林夏,此時也不過才十九歲。
她已經明白歌名《龍文》的含義了。
——龍的傳人,華夏文化。
林夏的意圖已呼之欲出。
紀知音忍不住想道: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人魚王子穿越到八零+番外 烈澀 我真的不是牆頭草[娛樂圈] 我在修羅場裡搞事業[重生]+番外 最終紀元 周氏家族修真路 恩客+番外 如何拯救社交障礙+番外 無敵從靈氣複蘇開始 邊笑邊探案 被偏執大佬養大後,我跑了+番外 變身女修,從小人物到修煉界巨擘 長生果 靈界獨尊 單身一點都不香! 元帥又被欺負哭 長生從肝虎嘯功開始 溫柔陷阱 全職法師之禁咒開局 回溯者:讓我來講講一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