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一切,所有人離開武英殿後,朱允炆并沒有閑着,他開始籌劃未來的布局。
機構需要改革,封建社會的固有思維也需要進步,經濟結構要轉變,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前路漫漫。
整個下午,不斷地有人進宮見朱允炆,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肩膀上承擔的是整個國家,如果不改變,朱允炆遲早要被累死。
右都禦史茅大芳的任務是統計今日叛亂者的名單,半個時辰後,茅大芳再次返回,帶來了内城叛亂的名單。
朱允炆拿着名單一看,好多都是熟悉的人,徐增壽,茹瑺,蹇義,劉俊,古樸,他們幾個人的官職最大,還有幾個不熟悉的人,有兵部右侍郎劉季篪(chi),大理寺少卿薛岩,吏部郎中方賓,國子助教王達,鄒緝,翰林學士董倫,翰林修撰胡靖等等。
朱允炆看着這份名單,眉頭緊皺,這名單和朱允炆想象中的有些不同,楊榮,楊溥,吳溥,黃淮,金幼孜,解缙,胡濙,胡俨,夏原吉,楊士奇這些朱允炆知道京師城破後依附朱棣的人,怎麼一個沒在名單上呢?
朱允炆有些想不通,看了許久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名單上的人,位高權重,年齡偏大,不在名單上的這些人,年齡都小,且大都是最近兩年才考取功名,官職都也不大。
可也有例外,論年齡,解缙的年齡可不小了,論官職,夏原吉是戶部右侍郎,官職也不小。
想不通,這些人沒有參與内城叛亂,一時間朱允炆有些拿不定主意,也不能無緣無故把這些人定罪,雖然定他們罪隻是朱允炆一句話的事情。
曆史的車輪在朱允炆的強勢介入下,已經發生了改變,或許,有些人的思想也在朱允炆介入的蝴蝶效應下,也發生了變化。
其實朱允炆不知道,這些沒在名單上的人,不是他們不想參與叛亂,而是沒機會參加,組織内城叛亂的茹瑺,蹇義,劉俊等人,根本看不上這些剛入職的小官,還怕燕王進京後,搶了他們的風頭和功勞。
而夏原吉作為不在這個名單上官職最大的人,他沒參與叛亂的原因則是因為,夏原吉為人正直,官聲很好,卻與有些人格格不入,像茹瑺蹇義,平日裡與夏原吉交往甚少。
夏原吉其實是一個極其務實的人,評價一個人務實,是中性的評價,可以是褒獎,也可以是貶低。
“小東子”
“奴婢在”
“傳旨,那些被禁足的官員,明日參加早朝”
“遵旨”
朱允炆拿着名單,腦子卻在不停地運轉,結合自己所知道的曆史記載,這些人當中,翰林院人數衆多,這也說明,翰林院問題很大。
翰林院作為輔助皇帝的秘書機構,綜合協調,溝通信息,辦文、辦會、辦事等,甚至參與輔助皇帝定決策,是皇帝的重要參謀和助手,也是皇帝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部門,為什麼這麼多人思想都有問題呢?
是他們覺得自己的才華在翰林院被埋沒了嗎?可楊榮,楊溥,金幼孜,胡濙等人,他們才入職兩年,難道才入職兩年就想位極人臣?
曆練不夠,也是體制有漏洞,翰林院必須要改革。
除了翰林院,就是兵部,兵部尚書茹瑺,兵部左侍郎,右侍郎,統統與朱棣有牽連,兵部的問題,甚至比翰林院還大。
改革,必須要改革。
這些不在名單上的人,其實今後該怎麼對待他們,朱允炆還是挺矛盾的,這裡的人,不乏永樂年間的名臣,如夏原吉,解缙,鼎鼎大名的永樂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你别煩我了+番外 最後兩千塊 在你心上打個野[電競] 教主的壯夫郎 獨活 城市的浪漫運作[漫畫圈]+番外 我靠掉粉崩人設[穿書]+番外 成何體統 我在古代當鹹魚 紅樓叙春秋 石破天奇 被标記的Alpha超難哄 野心家+番外 七零小美人 穿進年代文+番外 我男朋友有超能力!?+番外 我爹是奸臣 興風之花雨 兩棵 穿越之元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