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門

小說門>藤原幕府時代 > 十三章茶道名手(第1頁)

十三章茶道名手(第1頁)

我既然作為主人,就要客串茶師或者說主持人的角色。

茶室有些小,一下子八九個人進來有些擁擠,不過也沒有辦法,隻能将就一下了。

“茶道,乃靜心,修身養性。先靜下心來,除去一切凡塵雜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尤其是吾等武家,終日殺伐,正可借茶道靜心。”我不忘給他們灌輸我的歪理邪說。反正他們也都是鄉巴佬,肯定不是非常懂茶道這個文化人玩的玩意。

我先是從門口的水缸裡用長瓢盛水,細細的洗了手。然後慢慢地送去口中漱口。告訴他們這是要洗淨體内外的凡塵。

然後是備好的山泉水燒水,并且将茶碗洗淨。開口緻歉:“我政興沒有收集有名的茶器招待大家,隻能用這些凡品,實在是太失禮了。”

衆人連聲不敢,一緻表示能體驗到如此規格的茶會,已經是很榮幸了。

在等待水開的過程中,衆人都沒有交頭接耳,相必是都知道茶會時竊竊私語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也和茶會這樣高雅行為的不符。

看着他們認真的裝作能從這茶會中悟出禅境的姿态,我心裡一陣鄙視。

不過幸好他們的精神素質挺高,沒有人有不耐煩或者打哈欠的糗事。

對這種裝逼的茶會,我也是一丁點的興趣都沒有,隻不過沒有辦法,為了能得到懂茶道的名聲,以便以後更好的和“名流”們愉快的玩耍,拓寬自己的人脈。而現在我也隻能用他們來練手,主持我這來到戰國的第一次茶會。

但是我的這些家臣們,可是對茶道很向往。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人,對茶道的癡迷堪稱瘋狂。

這也能在對茶具的追求上體現出來。

代表人物就有織田信長。信長熱衷于收集各類珍貴茶具,以至于到了後來,地方大名進獻茶具成為了表示自己降伏之意的儀式。同時,為了增進主臣關系,信長也會将自己的茶具賞賜給自己的家臣,并且準許部分家臣舉辦茶會,作為對其戰功的肯定。豐臣秀吉就曾經被信長批準舉辦茶會,當場感動的痛哭流涕。信長不光是喜歡茶會,他還四處收集有名茶具。除了知名的茶具本身已具備相當的價值,在織田信長用茶具做為給家臣的獎賞之後,甚至和武将地位挂鈎,使得茶具成為戰國時代不可忽視的貴重品。松永久秀曾有暗殺将軍足利義輝、火燒佛寺、背叛主君等罪名,可是當他降伏之時拿出密藏的茶具“九十九發茄子”,信長就饒了他一命還保證安堵。日後,當松永久秀再度謀反時,織田信長派出使者要求他送出名茶具“平蜘蛛茶釜”,就可以不追究他背叛的責任。但松永久秀拒絕了這個條件,甯可抱着“平蜘蛛茶釜”點燃炸藥。

可見這個時代的人對茶道乃至茶具的喜愛到了何等的程度。

在煎熬的等待中,水終于燒好了。我随即用茶杓盛出熱水将茶碗預熱。

到了這一步明顯的感覺到有人長出一口氣。心中對他們的鄙視更強烈了,突然感到或許今天請他們來舉行茶會的行為是錯誤的。浪費我的精力和茶。

想是這麼想的,茶會該繼續還是繼續。

我拿出一包已經研磨好的茶末,輕輕地倒進茶碗;然後将燒好的水倒入茶碗,用竹子做的茶筅像打雞蛋一樣攪拌。直至茶和水融合在一起呈現出一種翠綠的顔色。

說實在話我是真的欣賞不來這種喝法,尤其是經過茶筅攪拌後,茶裡還會有一些細細的泡沫。看着有點惡心,沒辦法,這是我從前世帶來的觀感。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抹茶的喝茶方式。

抹茶起源于中國,興盛于日本。要追溯到我國的唐宋時期。大概記得在公元1168年與公元1187年,當年的日本遣唐使“榮西禅師”兩次渡海來華,學習茶道。回到日本後,将抹茶在日本保留繼承,發揚光大。

而此時同時期的隔壁我們大明朝,已經很少有人喝抹茶了。現在大明朝追求的是茶的真香,返璞歸真,天人合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泡茶。

此次茶會用的是千利休發明的“傳飲法”。傳聞這樣喝茶所有人用一個茶碗,能讓所有人有同飲一碗茶的情誼。

我将茶碗傳給右手邊第一個橫嶽資誠。橫嶽資誠非常恭敬地接過茶碗,手捧着轉了三次,觀茶色;又聞了一下,閉眼發出陶醉的聲音,聞茶香;端着茶碗仔細端詳了一番茶碗。這才捧起喝了一小口。随後将茶碗傳給位于其右手邊的馬場兼周。

看到這裡,我感到他們應該對茶道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一竅不通。

就這樣一個一個傳過去,直至最後一個正好全部喝完。随後我又清洗茶具,重新沖了一碗茶,又傳給橫嶽資誠。

如是者第三次後,這才結束喝茶。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武道成聖:從皇家禁地開始  我的老婆是執政官  我給予世界毀滅與新生  長生不死,從洞天福地開始  偏執病嬌他說我有精神病  我真的隻想當一個學神啊  洪荒:重生盧龍  心地上的菩提樹  四合院之火紅的年代  昭仙辭  落英詩集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我嶽父是李世民  依着電子廠生長的草  以食為命  無極神醫  淩天戰尊  風流天才劍修  維度侵蝕者  我,石上優,拳願之王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